“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”苏轼的《中秋月》也是很出名的,中秋时节可以用得上,想画这首诗的诗配画,却不知道怎么画的看过来,小编教你画一幅漂亮的中秋月诗配画。
1、首先在左侧画一个卷轴样式的边框,可以给边框做一个创意的设计,右侧画一位站立的诗人,正是作者本人。
2、右侧画上一些竹子,可以把竹子画的多一点,画竹叶的时候要记得错落有致。
3、在顶部画一轮圆月,底部画一片草地,草地上画一棵竹笋做装饰。
4、在卷轴边框写上诗句,背景处画上波纹当做河流,左上教画上一些竹叶。
5、最后开始上色,人物的衣服用棕红色和蓝色涂一下,月亮用黄色涂,卷轴用咖啡色涂,河流用浅蓝色和深蓝色涂一下,背景的天空用深蓝色涂,草地用绿色涂,那么这幅中秋月诗配画就完成啦。
老师布置的诗配画作业,大家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的含义,根据诗句的意思才能画出对应的画面,不了解诗句含义的建议先看下面的译文哦!
中秋月
作者:苏轼 (宋)
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
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一、《中秋月》翻译
黄昏时的彩云完全消散,万里晴空充满了清寒。白茫茫的天河悄然无声,冉冉东升的明月像一轮移动的白玉盘。好景不长,难聚易散,这一辈子少有这样的夜晚。纵使明年今夜也有这样的明月,你我也不知在什么地方观看?
二、《中秋月》赏析
《中秋月》是一首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伤别的诗,记述的是兄弟二人久别重逢,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,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。
这首诗借闲夜、朗月表现了一种个体心理的体验--孤独。孤独也是生命体验的原型,是痛苦的,同样也是美丽的。感受孤独的人是弱者,品尝孤独的人才是强者。无论是"鼓盆而歌的庄周、"我欲乘风归去的李白,还是"不见老人衰惫之气"的苏轼,都品尝了孤独且较好地表现了孤独。
三、苏轼个人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宋代文学家。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苏洵长子。嘉佑二年(1057)进士。累除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、端明殿学士、礼部尚书。曾通判杭州,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、颍州等。
元丰三年(1080)以谤新法贬谪黄州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立,赦还。卒于常州。追谥文忠。博学多才,善文,工诗词,书画俱佳。于词"豪放,不喜剪裁以就声律",题材丰富,意境开阔,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"词为艳科"的传统樊篱,以诗为词,开创豪放清旷一派,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词》等。